理科小生看詩詞——金屬的綻放
在隋唐之際,人們將火藥技術發展成為供娛樂用的焰火(煙花)。而詩人們用文字記錄了煙花的美麗和絢爛。從隋煬帝時期的“燈樹千光照,花焰七枝開”到宋朝的“架子煙火”或“盆景煙花”,已具相當規模。每逢元宵佳節,達官巨賈競相比美。從掌燈后不久直至更殘漏盡。詞人辛棄疾“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的詞句、宋祁“火樹繒山鳳闕前,皇都美景屬新年。煙花并作長春國,日月潛移不夜天”,都是對它生動而形象的描寫。及至元代,趙孟頫用 “人間巧藝奪天工,鍊藥燃燈清晝同。柳絮飛殘鋪地白,桃花落盡滿階紅。紛紛燦爛如星隕,喧豗似火攻。后夜再翻花上錦,不愁零亂向東風”的詩句來稱頌放煙火者。明代的瞿佑用“天花無數月中開,五采祥云繞絳臺。墮地忽驚星彩散,飛空旋作雨聲來”的詩句描述了煙火戲的絢麗……
那么絢爛綻放的煙花為什么會呈現五彩斑斕的效果呢?其實這一切要歸功于金屬,也就是構成煙花中光珠的主要成分。光珠由發光劑和發色劑組成。發光劑一般是劇烈燃燒時會發出耀眼光芒的鋁粉或鎂粉;發色劑是硝酸鈉、硝酸銀、硝酸鋇、硫酸銅等各種在燃燒時會發生焰色反應的金屬鹽類。
焰色反應,也稱作焰色測試及焰色試驗,是某些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無色火焰中灼燒時使火焰呈現特殊顏色的反應。其原理是每種元素都有其個別的光譜。焰色反應是物理變化。它并未生成新物質,焰色反應是物質原子內部電子能級的改變,通俗的說是原子中的電子能量的變化,不涉及物質結構和化學性質的改變。有些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能使火焰呈特殊顏色。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利用焰色反應,人們在煙花中有意識地加入特定金屬元素,讓金屬,哦,不,讓煙花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
終審:甘肅省科協信息中心采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