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駕探索山水極致 駛入喀斯特秘境
若論中國山水的極致,廣西絕對排得上名號。當地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誕生了與中原、江南大相徑庭的奇峰秀水。如今,隨著公路網建設日益完善,我們可以自由輕松地自駕游廣西。接下來,隨我們取道桂北、桂南和桂西三條自駕線,探索這片壯美奇秀的喀斯特秘境。
#桂北
桂北的悠悠漓江和岸上林立的喀斯特群峰,是廣西山水盛宴上的花旦名角。在廣西尋找喀斯特,漓江是繞不過去的線索。
△ 路線:陽朔-28km-興平-48km-大圩-16km-桂林-110km-貓兒山
興坪古鎮
沿著漓江,驅車北上
下午2點,我們從陽朔驅車逆江向上,沿202省道駛向興坪古鎮。經過興坪時,凹岸處出現一座古老的碼頭小鎮。漫步青石板老街,路過清代古戲臺,依稀還能尋得當年商賈云集、好戲連臺的熱鬧景象。
大拐彎的岸邊,居高臨下的老寨山是我每次來興坪的必訪之處。沿著日本老人林克之修建的登山步道,我們來到山頂的友好亭,放眼望去,將“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的漓江山水盡收眼底。
江濱的朝板山下,20元人民幣背景圖案取景地也是興坪的標志景觀。繼續向前便是九馬畫山,這塊喀斯特巨巖的天然紋路仿佛徐悲鴻筆下一匹匹奔騰不羈的駿馬,徐老到此寫生后甚至留下了“陽朔美景在興坪”的終極評價。
桂林
從古集鎮到山水城
沿202省道北上,到達水陸碼頭大圩古鎮。這里的集市曾經規模盛大,名列廣西四大圩鎮之首,有“小桂林”的美名。如今繁華褪去,唯有隔江相對的磨盤山不離不棄。
車輪壓上桂磨路,很快抵達桂林市。象鼻山、蘆笛巖等喀斯特峰巖馳名中外,我最喜歡的卻是靖江王城。
著名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摩巖石刻就位于王府內的獨秀峰上。當年徐霞客5次欲登此峰而不得,如今我卻可以輕松進入,與前人完成一場跨時空的心理共鳴。
貓兒山
桂林山水的起源地
離開桂林,穿過靈川縣的喀斯特峰林,在快要抵達嚴關鎮的白竹鋪村,322國道南側蜿蜒流過了一條小河,它便是和長城并稱靈渠的一段。
稍作停留,繼續朝群山深處尋找漓江的源頭。漓江源大峽谷的清泉和空氣充滿了甘甜的滋味,桂林山水正起源于此,喀斯特地貌沿著漓江繪就了一幅水墨畫。
我們乘坐觀光車登上了海拔2141.5米的華南之巔貓兒山。足下涓涓細流或匯入湘江和資江奔赴洞庭,或融入漓江南下珠江,浩浩湯湯。
#桂南
除了桂林、陽朔等經典的喀斯特地區,在2003年才脫離南寧單獨建市的崇左,下轄的喀斯特山水毫不遜色。
△ 路線:崇左-30km-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70km-花山巖畫-120km-明仕田園-25km-德天跨國瀑布
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
崇左小城,生命樂園
我們駕車至崇左,直奔城區東南30公里處的白頭葉猴自然保護區。白頭葉猴是世界上最瀕危的25種靈長類動物之一,僅剩1200余只就集中分布在崇左地區的喀斯特巖溶地貌中。
這里絕壁聳立,溶洞橫生,植被茂密,是這種擅長攀緣、夜宿石洞、喜食樹葉猴子的天生家園。下午4點,太陽開始西沉,猴群下山覓食,我們有幸望見了它們靈活的身影。
花山巖畫
喀斯特峭壁上的遠古日記
在西江上游的左江及其支流沿線,許多寬大平整的喀斯特峭壁上,壯族先民駱越人在2000年前留下了古老神秘的巖畫,寧明縣明江河畔的花山巖畫就是其中的代表。
我認出了人物、動物、武器和銅鼓等形象,赭紅的色彩跨越了千載時空依舊鮮艷奪目。我們到達時正值初春,村落田園中的木棉花盛放如火,它們和巖畫交相輝映。
明仕田園
桂南喀斯特的代表地
沿著修葺一新的高速公路開往大新縣明仕田園。經過龍州,這里的弄崗自然保護區是國內知名觀鳥勝地,平而關“中國第一路”是中國有史料記載的最早有汽車開過的公路。
一片草木清新、山環水繞的南國田園風情撲面而來,恍惚間我以為又回到了陽朔的某個村莊。明仕田園在近年來聲名鵲起,除了《花千骨》取景地外,2005年郵票上“桂南喀斯特地貌”風景就是這兒。
德天瀑布
邊境線上的喀斯特水韻
中越邊境上的德天跨國瀑布,注定是崇左喀斯特之旅的必到之處。作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的跨國瀑布,它的美名也為連成一片的桂南-越北喀斯特畫上了水韻十足的點睛之筆。
我到訪的早春正值枯水季,瀑布水量不足而缺了點壯觀氣勢。但隔著窄窄的歸春界河,對岸越南的田園阡陌清晰可見,兩國邊民的睦鄰傳統流傳已久。
#桂西
天坑、地下河、溶洞、穿洞、峰叢……在桂西的河池和百色兩市,北部山區堪稱一座天然的喀斯特地質大公園。這里的喀斯特地貌更具野性,駕車于此,宛若置身于一片超脫現實的魔幻世界。
△ 路線:南寧-190km-七里弄-64km-巴馬-70km-三門海-136km-樂業
七百弄
鎮守桂西的“魔鬼的山坳”
七百弄,是從首府南寧駛入桂西喀斯特地貌的最佳入口,但“魔鬼山坳”的糟糕路況一來就給了我們下馬威。在當地瑤族話中,弄指洼地,七百弄說的就是這片喀斯特峰叢中密密麻麻的谷底深洼。
千百年來,瑤族村民在這些弄里努力生息,造就了世所罕見的人類生存奇跡。透過車窗,無邊無際的峰叢仿佛大海上的洶涌波濤,我們的汽車宛若一葉迎風破浪的小舟。
巴馬三門海
大山深處的“珊瑚?!?/p>
沿著323國道抵達長壽之鄉巴馬,如今小城已變得相當繁榮,地磁療養房的地產廣告牌佇立街邊。休整一晚后,繼續向水晶宮駛去,經過一處觀景臺不多久,雪白色鐘乳石堆砌的水晶宮溶洞,又將我引向了另一片異域仙境。
告別水晶宮,公路輾轉下山去往三門海。這里是一片因洞穴頂板坍塌而形成了天窗景觀的地下河,乘船入內,光影明暗交替。若要拍玄幻影片,我想這里便是一處天造地設的布景地。
樂業
“地心”歷險記
對旅行者而言,樂業必游的景點有遍布蓮花盆和流石壩等喀斯特奇景的羅妹蓮花洞,有坐落著“一山兩天坑”的火賣民俗村、世界最大最深的大石圍天坑,以及可以通過溶洞進出坑底的穿洞天坑。
天氣晴朗,我們趕在中午時分走進了穿洞天坑深處的半月洞,正好有一束陽光從洞頂的小天窗直射進來,“天使之吻”,我們每個人都得到了這樣的饋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