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菜蛾
報檢受害類型:蟲害
檢測認定:小菜蛾
中文名稱:小菜蛾
中文別名:菜蛾、方塊蛾、小青蟲、兩頭尖
英文名稱:Diamondback moth
拉丁學名:Plutella xylostella(L.)
綱:昆蟲綱
目:鱗翅目
科:菜蛾科
主要天敵:菜蛾絨繭蜂
主要寄主:甘藍、紫甘藍、青花菜、薹菜、芥菜、花椰菜、白菜、油菜、蘿卜等十字花科蔬菜,是十字花科蔬菜上最普遍最嚴重的害蟲之一。
地理分布:全國各地。
危害部位:葉片
傳播方式:遷飛、擴散、隨蔬菜調運
防治指標:(不詳)
檢疫地位:非檢疫對象
危害癥狀:
小菜蛾是世界性遷飛害蟲,也是寡食性害蟲,主要危害在白菜、花椰菜、蘿卜、包心菜等,其次是青菜、小白菜等。低齡幼蟲僅能食取葉肉,只留下一層透明的表皮,在菜葉上形成一個個透明的斑,稱為“開天窗”;三至四齡幼蟲可將菜葉食成許多大小不同的孔洞和缺刻,嚴重時全葉被吃成網狀。在苗期,幼齡蟲常集中于心葉危害,使菜不能包心。
形態特征:
成蟲:灰褐色小蛾,體長6~7毫米,翅展12~15毫米,翅狹長,前翅后緣呈黃白色三度曲折的波紋,兩翅合攏時呈三個接連的菱形斑。前翅緣毛長并翹起如雞尾。
幼蟲:老熟幼蟲體長約10毫米,黃綠色,體節明顯,兩頭尖細,腹部第4~5節膨大。
卵:扁平,橢圓狀,黃綠色。
蛹:長5~8毫米,黃綠色至灰褐色,繭薄如網。
生活習性:
(1)發生世代:華北地區每年發生4~6代,合肥每年發生10~11代,廣東20代。長江及其以南地區無越冬、越夏現象,北方以蛹越冬。
(2)發生時期:在北方于5~6月份及8月份呈2個發生高峰,以春季危害重,長江流域和華南各省以3~6月份和8~11月份為2次高峰期。秋季重于春季。
(3)環境菜蛾的發育適宜溫度為20~30℃。
發生規律:
連作地、田間幾四周雜草多;地勢低洼、排水不良、土壤潮濕;氮肥使用過多或過遲;栽培過密、,株行間通風透光差;施用的農家肥未充分腐熟;上年秋冬溫暖、干旱、少雨雪,翌年溫暖、高濕氣候,有利于蟲害的發生與發展。
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1)播種或移栽前,或收獲后,清除田間及四周雜草,集中燒毀或漚肥;深翻地滅茬、曬土,促使病殘體分解,減少蟲源和蟲卵寄生地。
(2)和非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最好。
(3)選用抗蟲品種,選用無病、包衣的種子。
(4)育苗移栽,播種后用藥土覆蓋,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的混合藥。
(5)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開好排水溝,達到雨停無積水;大雨過后及時清理溝系,防止濕氣滯留,降低田間濕度,這是防蟲的重要措施。
(6)地下害蟲嚴重的田塊,在播種前撒施或溝施殺蟲的藥土,
(7)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或充分腐熟的農家肥,不用未充分腐熟的肥料;采取“測土配方”技術,科學施肥,增施磷鉀肥;重施基肥、有機肥,加強管理,培育壯苗,有利于減輕蟲害。
二、生物防治:
保護、釋放天敵菜蛾絨繭蜂。
三、化學防治:
5%卡死卡乳油2000倍液
5%抑天保乳油2000倍液
20%滅幼脲1號2000倍液
25%滅幼脲3號膠懸劑500~600倍液
5%銳勁特懸浮劑2000—3000倍液
3.5%銳丹乳油1000—2000倍液
70%艾美樂水分散顆粒劑10000—15000倍液
2.5%保得乳油1500—2000倍液
48%樂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
24%美滿懸浮劑2500-3000倍液
52.25%農地樂乳油1000—2000倍液
15%禾邦微乳劑400—500倍液
55%農蛙乳油1000—1500倍液
20%農家樂乳油400倍液
5%百事達乳油1000—2500倍液
18.1%富銳乳油2000—3000倍液
4.5%高凈乳油2000—3000倍液
12%保護凈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
生綠BT500倍液
15%安打懸浮劑3500—4000倍液
5%抑太保乳油1500—2000倍液
本站聲明:本檢測僅供參考,不承擔任何承諾與責任,如需確認,請與當地植保站聯系。
病蟲害圖片: